/ T' R' I& a- l4 t6 Q# I5 _ E究报告(电子、印刷或其他形式)提供与数字代币相关的建议 ”) p- L {6 g* Y& U- E, ~/ j Z) Z; O" X
) N! v9 e' l. E/ O% r. X/ W
这可能意味着,如果你作为一个 KOL 或者机构在新加坡发布一份分析某个代币投资价值的报告,理论上就可能需要 DTSP 许可,不然就有可能被判定为违法。 & }* A: a0 Q) Z; v" X2 L( c U
Blockchain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在反馈中就这个问题向 MAS 发出了灵魂拷问: 7 u- L8 |/ t5 }0 L! m) O7 t3 a ( T& |# s. i9 l# K# _9 x y “ 传统研究报告是否会被认定为与代币销售或要约相关?参与者应该如何区分与代币销售或要约相关的研究报告?”8 E( C) s2 |8 k6 C) H
; V& J- B, r( A Q: r6 N; e MAS 并未给出明确答复,这种模糊性可以说让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如履薄冰。8 P! t0 J" P( }: H
9 l; ?# u0 d3 _2 R 哪些群体可能受到波及?3 q% I$ H+ j/ g; o. m) ~" ` C
% Y. y! C y8 |% `
个人身份类型(高风险) ) Y v1 } G- s. c* ?9 y+ b5 ]. w: I% B' w3 K
独立从业者:包含开发者、项目顾问、做市商、矿工等等 5 s. j: V, R. H/ _+ z! T$ _) a/ J1 R5 P8 Y8 O% w
内容创作者和 KOL:包含分析师、KOL、社群运营等等' R& ^* a2 _- S
# \- E5 }6 P8 k# C
项目核心人员:包含创始人、BD、销售等核心业务人员; z' p9 x7 f, q, B" Y
3 \& G$ z) e4 x3 E) D0 }
机构类型(高风险)& C; N0 `' S9 t, N+ h3 ?
! U* R; k4 \( Z* m: f 未持牌交易所:CEX、DEX# n; ^1 z- X% W" D" V1 u
+ x$ g* e7 f! [9 j9 w- S 项目方:DeFi、钱包、NFT 等等 % [, K. b U# i7 V: I; a1 u" k+ w- n- T7 h S. x, h6 x5 M
结语:新加坡监管套利时代的结束1 R! M _: P; B7 \0 L |
: i4 G# |: Z9 b4 ]- B7 d) F0 h
一个恐怖的现实浮现出来:新加坡这次是来真的了,要把所有不合规的人全部 “轰出” 新加坡,只要不合规,几乎任何与数字代币相关的活动都可能被纳入监管范围。无论你是在豪华写字楼 t B9 ~# k# s% A2 {
% c# `& O' b: ~3 c/ D
还是在家里的沙发上,无论你是大公司的 CEO 还是自由职业,只要涉及数字代币服务。" q1 {9 R! V, v( m4 F
* D# X# @) L- H
而由于 “ 营业场所 ” 和 “ 开展业务 ” 的定义存在大量灰色地带和模糊定义,MAS 很可能会采用 “ 案例导向 ” 的执法策略——先杀几只鸡,再儆猴子。6 g3 Z+ G3 A. F3 ^( a' w$ g
5 W+ T8 m1 O, k
想临时抱佛脚拥抱合规?不好意思,MAS 明确表示将以 “ 极其谨慎 ” 的方式审批 DTSP 牌照,只有在 “ 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” 才会批准申请。8 U7 H5 m }) c5 V' t/ T. w
6 s" m" `1 k% i' ^) K! Q# z- G8 X
在新加坡,监管套利时代正式结束,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来临了。" h, S- H' e* E$ S! p+ D
3 \. C8 x9 O/ b- |. U3 C* o8 `' B4 h; r H8 y0 ^3 {, 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