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论坛

标题: 张大千戒赌 叶恭绰还帖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高明易    时间: 2011-11-6 09:36
标题: 张大千戒赌 叶恭绰还帖

从晚清到民国初年,碑帖很吃香,价位十分坚挺,所以号称“黑老虎”。张大千祖传的王羲之所书《曹娥碑》帖,就是一头赫赫有名的“黑老虎”。但它竟被当时年轻嗜赌的张大千输掉了,由此,引出了一段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。

20世纪20年代,上海有个活跃人物,名叫江紫尘。此人在清末时当过两江总督端方的“文巡捕”(相当于后来的副官),辛亥革命后,便以转手买卖书画古董作为生财之道;并在上海孟德兰路兰里创立“诗社”,以“打诗谜”的方式聚赌抽头。当时的文坛前辈陈三立、郑孝胥、夏敬观等都常来参加这种“诗钟博戏”。张大千也常到这里来当“每博必负”的“鲜兔”。他的曾祖父当作“传家宝”遗留下来的王羲之《曹娥碑》帖上有唐代名人崔护、韦皋等七人的题跋,曾由项子京、成亲王先后收藏,且都附有详跋。一天,张大千应江紫尘之请,将这一名贵碑帖带去给众人观赏。不料当晚他“入局”以后连续“败北”,转瞬间就欠了江紫尘1000多大洋的赌债。江紫尘假笑着对他说:“你欠了我偌大数目的债,干脆用那碑帖来抵账吧,我可以再找补给你200元,帮助你翻本。”输红了眼的张大千竟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。冷静下来后,他对自己轻易舍弃祖先遗物的孟浪行为十分痛惜悔恨,从此绝迹DC。

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:10年后,张大千的母亲、女画家曾友贞在安徽郎溪病危时,把他叫到病榻前,询问为什么很久都没有看见祖传的《曹娥碑》帖,张大千惶恐已极,只好撒谎说仍放在苏州网师园。其母叫他第二周必须带来展阅,以小慰病中的枯寂心情。张大千生怕慈母赍恨以殁,自己将终身负咎;又听说江紫尘早已将碑帖售出,辗转不知落于谁手,急得成了热锅上的蚂蚁。他回到网师园后,恰遇叶恭绰与王秋斋来访,询及张太夫人的病情,张即以实情相告,并将自己输掉碑帖的经过也一一缕述,最后叹气说:“倘若还能够找到这幅碑帖的下落,我决定不惜重金赎回,使老母得到安慰。”这时,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——叶恭绰指着自己的鼻子,用京腔道白说:“这个么,在区区那里!” 张大千欣慰得流下了眼泪,立刻把王秋斋拉到屋角,央求王向叶转达三点请求:一、如能割让,愿付其购买原价;二、如不忍割爱,则愿意用自己所收藏的历代书画,不计件数的任叶挑选,以为交换;三、如果这两种方式都不行,则乞求暂借两周,经呈送老母观览后,即行璧还。自己也从今日起不在Dubo!

王赓即把张的意思转告给叶。叶恭绰义形于色地慨然说:“这是什么话!?我一生爱好古人名迹,但从不巧取豪夺,玩物而不丧志。这碑帖是大千祖传遗物,而太夫人又在病笃之中,意欲一睹为快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我愿意将原璧返赠给大千,再不要说偿还原值或以物易物了!”张大千和张善子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,立刻上前叩首相谢。从此再也不Dubo了。

张太夫人终于在弥留之际看到了祖传的唐拓宝帖。

案例分析:从张大千的Dubo大家不难看出,即使是文人墨客,也会沾染此类Dubo恶习。但是张大千极为孝顺母亲,为了满足母亲的遗愿,愿立志戒赌。其实有很多赌徒也是有善根的,他们本来有心爱的父母和儿女,家庭关系原来也比较和睦,只是暂时迷失了自己而已。在亲人没有致命过失的情况下,他们需要的是清醒过来去找回那个丢失了的亲情和责任。有的人可能醒得比较慢,像第一个案例那样。不同于细水长流的方法,有道是“一灯能破千年暗”,有的人可能在某个感情爆发力的作用下会突然醒悟,所以在对治Dubo患者,家人耐心的帮助和亲情的毅力甚为重要,有时家人的一句话,一个突发的事件,便可消除患者的Dubo心瘾!
作者: 吟风赏月    时间: 2011-11-6 21:06
一段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
作者: wyh36wyh    时间: 2011-11-10 11:25
支持楼主发好文



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://www.tcelue.cc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