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论坛

标题: 百家乐特技探讨(转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最爱英超    时间: 2011-4-16 15:05
标题: 百家乐特技探讨(转)
百家乐对玩家来讲是最公平的,从理论上说DC与玩家的输赢机率各占一半,但实际情况确非如此。事实上玩百家乐的人,大多是输在人性的弱点上。* A$ ?# d/ T6 g
' a  s. [0 B' G0 g" ~; d) R
9 ?4 X% ~5 Y& z" K3 z2 [) X) [
    如果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人性的弱点,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玩家手里,因为压什么是由玩家来决定的。; T4 D9 u. F7 ?8 [  d

2 [$ d* K. V) m1 T+ W" i. h( h7 x; }
/ J' r2 P  p! U0 `& |( b( E) C/ S# F3 k3 M/ Q. j. V& P
    你如果真想赢百家乐,就必须严格按照我讲的方法来
! o  Q5 P- o5 g; f  S( u
2 ~: B9 U% ^: x5 \" g$ Y; d$ P! Q/ D2 T* a; g
     首先你必须抛弃通过百家乐赢大钱的想法。只要想用百家乐暴富,一下赢很多钱,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,结果只有一个,你会输的很惨。! N' u% ~, b/ C

# `' l5 O5 E8 q6 f/ I
! r9 _) \( A! \7 x3 J0 T
/ X. ~2 c/ K+ K$ b6 |2 V      第一条,你首先必须制订一个输赢线。也可以说是每次玩百家乐的赢损标竿。这个标竿的制定决不能高,以你投入资金的10%为易。如果你是以一万元来玩百家乐,那么你制定的赢损线就是一千元。无论是赢还是输,只要达到一千元,就必须离场,决不能再玩。这一点看似简单,但是要做到,是需要毅力的。这条线制定后,是长期的,不能随便改变,必须保持一段时间,至少是一两个月。每次玩的时间要控制在四个小时以内。如果达到了制定的标竿,就是只玩了十分钟,也必须离开。如果没有达到你制定的赢损线。每次玩的时间也不能超过三至四个小时。
6 y; k; b. q' g' x3 _& f2 n, l1 v
2 A$ u; g% b! J0 H
! G, Z  V0 b2 L1 m" K     第二个法则。百家乐的投注必须按照“顺势而为”的原则' ^' f$ R& A- m$ ^$ l: L
1 [  Z/ [% ~" t( _4 d. C+ n7 f/ T

9 i0 p1 L8 c: o, z# M% v% H! Y" g, h) E7 a- @& K$ a3 s: r% ^( R/ \
    很多玩家研究了许多百家乐的投注方法,事实上这些方法都不可取。因为百家乐牌面的变化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寻的,一靴牌出现的变化结果是一个天文数字,有人计算过,用个人微机一天时间都不可能计算出百家乐的开牌结果。4 H9 F7 W' d% A0 R/ H

( F+ C7 t) B/ t$ Q6 ]  Q
$ h+ [" b9 l8 B: q8 u$ e& d     玩百家乐的人都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下注,这也是很多人输的一个主要原因。玩百家乐任何一个人都永远不可能遇到相同的情况,每次玩牌都是在变化中进行。所以决不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来下注。% {9 [) t5 _+ K8 b. @+ N

' V  j3 X; n. Q4 G) e2 M+ {. l, c# @8 e
      虽然百家乐没有规律可寻,但是常玩百家乐,就会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有趋势可寻,例如:单庄、单闲;长庄、长闲。在下注之前要观察一下开牌的趋势是什么,下注必须根据趋势进行。* m* j7 s4 F7 b- Z& R7 s* w7 j

& U. C3 |- ]4 @     开牌的趋势是会经常变化的,一旦发现趋势变化,就要停止下注,观察一段时间,再根据新的趋势进行。 把握趋势是百家乐最可行的方法。
作者: dovezhu    时间: 2011-4-16 16:03
说的有道理,学习学习
作者: ywfwws    时间: 2011-4-16 16:20
谢谢分享....
作者: daiziw    时间: 2011-4-16 17:18
hen 很有道理 但是很难做到  所以我就输
作者: nlh200    时间: 2011-4-18 19:03
说得好呀,趋势,不错
作者: dzy    时间: 2011-6-21 15:54
非常有道理,但是要一定执行就很困难
作者: zhang1588    时间: 2012-5-10 11:45
有道理,谢谢楼主分享
作者: xyl    时间: 2012-5-10 11:52
首先必须制订一个输赢线



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://www.tcelue.cc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