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c( o7 G& `% e+ B. p. T 4 j! k8 ]1 D/ H 在大多数地方,Dubo仅仅是社会问题之一,但是澳门作为天朝的赌城,从19世纪40年代直到今天,Dubo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,而是经济、文化、ZZ甚至是澳门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中心问题。 f) D( k) Y! B R: `* C
( x* w4 S) Z" y
+ p- g2 E1 D) ]( c; ^ 人和# T2 v3 X3 d3 H7 G2 ^" w
* u, `9 M0 ?5 d+ H
: `8 G! u" E. O/ d; a7 W/ w 对于Dubo,天朝人无宗教的罪戒感。明末的顾炎武曾经说当时的进士,以不善Dubo为耻。清前中期,ZF严禁Dubo,Dubo之风稍敛。嘉道之后,财政紧张要依靠菠菜业的收入来贴补,Dubo之风日炽,其中尤以广东省为最。据道光时期游历广东的湖南学者周寿昌记录,当时的广东省内“自旦及昏,人自士庶男女老幼”没有不Dubo的。# t( d) O& E8 Z) r
光绪年间到过澳门的葡萄牙贵族阿尔诺索伯爵在回忆录中说;“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天朝人那样嗜好Dubo。”世界上没有天性嗜赌的人种,Dubo并非广东所独有的社会现象,但晚清时期的广东,赌风之炽确为全国之冠。这可能是因为广东是天朝近代工商业和对外经济最早兴起的省份,早期的商业与投机是分不开的。Dubo实际上就是一种投机与娱乐相结合的商业,其中折射着人性的弱点。! s& a) U2 P3 m6 T. g o
澳门本属香山县,居澳门的天策大部分是广东人,生活习惯与广东相同,在Dubo行为方面,澳门基本上沿袭了广东居民的爱好与习惯。广东的Dubo之风古已有之,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屈大均曾在《广东新语》中多处述及广东的Dubo风气。如:“广人喜斗蟋蟀”,“广人有放鸽之会”等。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编辑的《葡汉辞典》中收录了众多与Dubo有关的词汇。澳门绝大多数Dubo种类源自广东。流行于广东等地民间的Dubo方式和赌具,既有动物赌也有器具赌,可谓花样百出。 0 u* H/ |5 H$ f8 o. w 番摊是古代摊钱的别称,古代的赌法是随身取一把数十枚钱币,纳于器中,让人猜注。然后掀开盖子,倒出钱币,以四枚为一组,然后统一计余数,余一则一胜,余二则二胜,余三则三胜,余四则四胜,以押得余数者为赢。南北朝时这种Dubo方式已经流行。清以后摊钱被称为“番摊”据说是因为该赌流行于广东番禺而得名。在澳门清代的菠菜项目中,番摊所占的比例极其重要,以1887~1888年的澳门地区财政收入为例,中式菠菜的税收超过61%,番摊的税收最多,在这一年,澳葡ZF的鸦片收入还不及菠菜业的四分之一。当时澳门的番摊馆多达200多家。' |; A; X* m/ o7 }
闱姓是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彩票赌种,于道光末年由广东人创制,一直流行了几十年。到了光绪末年朝廷取消科举考试,闱姓才被白鸽票(也称小闱姓)所取代。闱姓是清朝最早合法承认的菠菜业,也是澳门DC最主要的生意之一。 9 {& e% s) @3 t6 a$ s 闱姓Dubo是以参加乡试、会试的士子姓氏为猜赌物件,买中榜上有名的姓则赢,否则为输。闱姓Dubo利用科考作护符,表面蒙上神圣的外衣,使人产生错觉,认为闱姓比其他Dubo高雅,从而吸引不少中上层人士投买。因为以金榜为依据,给人以财金分配公平合理,不像其他Dubo那样易于作弊的观感。内地严禁闱姓Dubo之后,澳门成为聚赌之地。7 B2 y2 r9 m; @
澳门开埠之初,葡人多于天策,17世纪之后,天策逐渐超过葡人。太平天国运动之后,流入澳门的天策大幅增加,成为一个完全以天策为主体的城市。亚马留总督主宰澳门时,将Dubo合法化,从此澳门菠菜业一发而不可收拾。如果说开始只是权宜之计,而从此以后,以赌为业就成为了历届葡萄牙ZF的既定之策,赌业日盛一日,赌饷年高一年。, E: y7 M) p/ B1 D0 s! W; t5 M
& _& W |& J2 P0 W 天时与地利/ I- M3 j# D g$ r: H. k d
! `5 e/ t8 V+ ?
8 K8 J9 C5 m, T% `9 \4 A0 X' d 葡萄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,法律是禁止Dubo的,但是澳门作为一个“海外省”,当地总督在实施法律的时候常常放弃普遍原则,转而采用现实的解决方法。里斯本给予澳门总督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。" [4 h6 _- n+ t( E% }$ T( s
自从明代嘉庆年间葡萄牙人居澳门以后,澳门民间虽然存在着各色Dubo,但只是私下行为,没有公开化。这也是因为当时清帝国通过香山县地方ZF控制着澳门的司法权,葡人只能进行有限度的自治。当时规定如果案件涉及到天朝人,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要由在澳的天朝官员审理。在禁赌政策上明清ZF一直非常坚决,掌控着司法权的天朝法律禁止Dubo,葡萄牙人也不敢将Dubo合法化。这一局面维持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* O; I; w- T+ t5 N% l) ^
在澳门历史档案馆里有一份《澳门帝汶省ZF公报》其中特别说明“闱姓”菠菜是1847年1月应天策要求,由总督批准设立的。所有的番摊赌馆则是根据1846年2月的总督训令,在1849年4月正式发给牌照的。1846年澳门总督彼亚度发出了准许开设番摊赌馆的总督训令。亚马留在1847年接任总督之后,把番摊、闱姓、白鸽票等合法化。以1847年计,澳门菠菜业的合法化比香港早20年。 4 P" @" {* Y% ` 亚马留总督曾经在非洲的殖民地打过仗,他也把澳门当作葡萄牙的又一块殖民地来经营。他强行拆毁清朝驻澳门的海关,驱逐海关官员。不但拒绝向清ZF交租,还向天策店铺收税。亚马留彻底切断了澳门与清帝国的联系,葡萄牙总督控制了澳门的领土、行政以及税收。' I7 I) X Z9 T' a: ^, c; U4 J/ }2 ]% Y
1849年3月,亚马留命令对所有在街上设点Dubo和参与Dubo的天朝人施以罚款,但是他并非真要禁赌。4月,所有的番摊赌馆获得澳葡ZF正式发给的营业牌照。从此以后,菠菜税就堂而皇之地纳入了澳门ZF的公共财政预算中。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。不过,开放赌禁的政策并非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,这只不过是亚马留使澳门脱离清帝国管治的一个象征。同时也是增加税收的尝试。他本人根本没有预见到澳门将成为世界的赌城。他的最终归宿是死在这片土地上,成为了望厦村村民的刀下之鬼。 1 }! Y& N5 R4 u( ~ 清人蒲松龄在《赌符》一文中说:“败德丧行,倾产亡身,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!”除非别无选择,否则任何一个ZF都不会贸然开放赌禁。澳葡ZF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,澳门的国际贸易港地位被香港取代,而在苦力贸易勃兴之后而偶然发现这一新税源的。 + ]6 T7 F, e! Y& s 鸦片战争之后,英国占领了香港,并宣布其为免税自由港。清ZF被迫签订的《南京条约》增设了福州、宁波、上海等多个通商口岸,澳门不再是最重要的外贸港口,地位一落千丈。澳葡当局赖以维持的关税收入急剧减少。葡萄牙学者指出:当澳门的门口崛起一个英国殖民地时,历史又重演了,就像孟买毁了果阿一样,香港现在又毁了澳门。葡萄牙国内笼罩着悲观的气氛,有些政客甚至建议把澳门卖给英国人或者法国人,以免成为葡萄牙的负担。9 R: a' h* K& v& X4 B0 t U, }
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,大批内地难民涌入澳门,避难的天策中,有不少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富人。财富的增加势必刺激菠菜业的发展。接踵而至的“猪仔贸易”——苦力贸易让澳门刚刚兴起的菠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机会。贩卖人口的“猪仔贸易”盛行的年代,澳门周边的华南地区赌风极盛。为了让苦力们卖身,人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赌档,谋取双重利润。骤然间得到一笔卖身钱的苦力,希望通过赌一把赎身,衣锦还乡。实际上,大部分人无法扭转命运,输光了卖身钱之后,被送上“猪仔船”远渡重洋做苦工。到了1874年澳门的苦力贸易受到香港的强大冲击,受到有力遏制。赖此为计的澳门Dubo业也因此失去了最主要的客源。但是澳门这艘赌船已经扬帆出海,没有回头路。" X# Y# A8 ~1 H6 R' ?7 {
在澳门菠菜业走向合法化的过程中,广东籍为主的华商起了主导作用,澳葡ZF处于被动地位。而在内地历次ZZ变乱和战争中,澳门总是能置身事外,被华文报纸称为“安乐窝”。清朝中央ZF以及广东地方ZF在禁赌政策和开赌承饷方面举棋不定,经常是换一任总督就变动一次,而澳葡ZF的政策较为稳定,很少朝令夕改。赌商们初期也不看好澳门,只是在内地禁赌期间把澳门作为临时的赌业大本营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澳门适合菠菜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稳定的优势就逐步显示出来了。8 v1 l) A7 D- F1 M
- G4 y, Y( ?6 B# H4 `1 p) q. U2 x